隨著內鏡在醫院使用的增加,內鏡的清洗和消毒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加之近些年細菌耐藥性的問題,在內鏡的清洗消毒方面也逐漸表現出來,內鏡檢查與治療已成為醫療技術危害之一,那么該如何解決內鏡洗消難點?
應參考所選內鏡類型的廠家說明(包括使用及清洗消毒說明),并嚴格遵循WS 507-2016《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確保內鏡洗消安全,杜絕內鏡相關的醫院感染發生。
1.微生物污染嚴重
胃腸道內微生物污染嚴重(107~10),且內鏡清洗消毒相關安全邊際極小,任何細節的不當清洗,都可能導致清洗失敗。構成內鏡的主要材質包括:聚酯纖維、聚苯乙烯、有機硅、聚碳酸酯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不耐高溫高壓、不耐腐蝕,這些特點極大地限制了消毒方法的選擇,因此只能采用低溫消毒滅菌或化學消毒劑浸泡。
內鏡細小部件繁多;腔道長而狹窄;直角轉彎,難以觸及的死角多。
4.內鏡所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原因是消毒不嚴, 其常見的感染途徑有三個:



( 一 )清洗消毒操作原則
1. 所有軟式內鏡每次使用后均應進行徹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滅菌。
2. 軟式內鏡及重復使用的附件、 診療用品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分類處理:
a) 進入人體無菌組織、 器官, 或接觸破損皮膚、 破損黏膜的軟式內鏡及附件應進行滅菌;b) 與完整黏膜相接觸, 而不進入人體無菌組織、 器官, 也不接觸破損皮膚、 破損黏膜的軟式內鏡及附屬物品、 器具, 應進行高水平消毒;c) 與完整皮膚接觸而不與黏膜接觸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潔。無論是手工消毒或是使用清洗消毒機進行消毒, 第一步及時徹底的手工清洗都是消毒成功的關鍵和基礎。

1. 預處理流程如下:
a) 內鏡從患者體內取出后, 在與光源和視頻處理器拆離之前, 應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濕巾或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擦拭用品應一次性使用;c) 將內鏡的先端置入裝有清洗液的容器中, 啟動吸引功能, 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2. 測漏流程如下:
c) 將內鏡全浸沒于水中, 使用注射器向各個管道注水, 以排出管道內氣體;d) 首先向各個方向彎曲內鏡先端, 觀察有無氣泡冒出;再觀察插入部、 操作部、連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氣泡冒出;
3. 清洗流程如下:
a) 在清洗槽內配制清洗液, 將內鏡、 按鈕和閥門完全浸沒于清洗液中。b) 用擦拭布反復擦洗鏡身, 應重點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應一用一更換。c) 刷洗軟式內鏡的所有管道, 刷洗時應兩頭見刷頭, 并洗凈刷頭上的污物;反復刷洗至沒有可見污染物。d) 連接全管道灌流器, 使用動力泵或注射器將各管道內充滿清洗液, 浸泡時間應遵循產品說明書。e) 刷洗按鈕和閥門, 適合超聲清洗的按鈕和閥門應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進行超聲清洗。
4. 漂洗流程如下:
a) 將清洗后的內鏡連同全管道灌流器、 按鈕、 閥門移入漂洗槽內;b) 使用動力泵或壓力水槍充分沖洗內鏡各管道至尤清洗液殘留;d) 使用動力泵或壓力氣槍向各管道充氣至少 30s,去除管道內的水分;e) 用擦拭布擦干內鏡外表面、按鈕和閥門,擦拭布應一用一更換。
5. 消毒( 滅菌) 流程如下:
a) 將內鏡連同全管道灌流器, 以及按鈕、 閥門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沒于消毒液中;b) 使用動力泵或注射器, 將各管道內充滿消毒液, 消毒方式和時間應遵循產品說明書;c) 更換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氣 30s,去除管道內的消毒液;d) 使用滅菌設備對軟式內鏡滅菌時,應遵循設備使用說明書。6. 終末漂洗流程如下:
a) 將內鏡連同全管道灌流器, 以及按鈕、 閥門移入終末漂洗槽;
b) 使用動力泵或壓力水槍, 用純化水或無菌水沖洗內鏡各管道至少 2min, 直至 無消毒劑殘留;
c) 用純化水或無菌水沖洗內鏡的外表面、 按鈕和閥門;
d) 采用浸泡滅菌的內鏡應在專用終末漂洗槽內使用無菌水進行終末漂洗;
e) 取下全管道灌流器。
7. 干燥流程如下:
a) 將內鏡、按鈕和閥門置于鋪設無菌巾的專用干燥臺。無菌巾應每4 h 更換1次。b) 用 75%~ 95%乙醇或異丙醇灌注所有管道。c) 使用壓力氣槍,用潔凈壓縮空氣向所有管道充氣至少 30s,至其完全干燥。d) 用無菌擦拭布、壓力氣槍干燥內鏡外表面、按鈕和閥門。

( 三 )合理選擇消毒劑
內鏡高水平消毒劑可選用鄰苯二甲醛、戊二醛、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電位水、復方含氯消毒劑;也可選用其他消毒劑,但所選產品應適用于內鏡、且合法有效。
內鏡滅菌劑可選用戊二醛、過氧乙酸;也可選用其他滅菌劑,但所選產品應適用于內鏡、且合法有效。
部分消毒( 滅菌) 劑使用方法

廣州多得以市場為導向,客戶需求為核心,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歡迎關注我們,想要了解更多詳情請聯系金小姐: 137607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