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醫療器械從業的工程師有十幾萬,主要分為研發工程師,售后工程師兩大類,今天我們說的共享工程師是指售后服務工程師。
共享是近幾年的新名詞,是通過“共享單車”這一事物出現后全社會普及的,后來進一步有了“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特別是近期有一家公司推出了“共享家電服務工程師”,廣告語是“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這公司在家用電器售后服務領域做的風生水起!
那“共享家電工程師”的內涵是什么?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共享家電工程師就是單一品牌家電原廠不用雇養專門的工程師了,當有客戶提出服務需求時,可以在某一平臺臨時雇請工程師,一個獨立工程師可以同時服務于多家品牌廠商,哪家有需求就替哪家干活。
這就和過去每個廠家都雇養一批工程師模式不一樣了,個體工程師不隸屬于任何一家生產廠家,但是又可以替任何廠家為客戶上門服務,即A廠、B廠、C廠可同時調用同一個工程師,這就是一種共享模式。
同時也是雙贏模式:首先對廠家而言,不用花錢雇養很多工程師,人多了沒活干養不住人 ,人少了又不夠用,二難狀況;對于工程師個人而言,固定在一家工作收入偏低,技術單一,同時受雇于幾家,身份自由,工作量足夠,收入增加,技術全面。而且一個工程師服務于相對固定的一個區域,時間成本,區域熟悉情況都有好處。
共享家電服務工程師如何實現?
是在互聯網平臺下實現的。即客戶在某一服務平臺下單,平臺挑選技能達標、附近的、有時間的工程師上門服務。
目前這一模式最大的痛點是平臺派出工程師后,一是無法全程監控,二是技術支持不便利,三是維修案例不方便獲取。
在醫療器械行業和家用電器有很多的共性,一家醫院甚至一個科室,使用同一類不同品牌機器,比如超聲科用的都是超聲設備,但是很多品牌,過去這些機器售后服務就是不同品牌廠家派不同工程師去服務,每個廠家工程師大部分從外地趕來,時間成本、差旅成本、人工成本很高,這些成本都要轉嫁到醫院去,很多品牌的廠家也沒有那么多工程師,勢必要等幾天,造成開機效率降低了,醫院是花錢多,開機少。
1
A
涉及技術保密問題,怕其他工程師把配件或相關技術泄露出去。
B
擔心合作工程師技術不達標。
C
利潤問題,過去修機器是很賺錢的
D
機器大部分在大中城市,差旅成本、人工成本不高。
2
3
過去共享工程師缺一個安全監管和技術支持的工具。
現場工程師
后臺工程師
● 醫院數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裝機越來越偏遠;
● 設備的集成程度越來越高,技術配件泄露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設備免費保修期越來越長,三年起步,五年、八年都有;
● “醫械師”智能遠程交互平臺出現,可以實現遠程實時在線監控。
定位